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

國內新聞資訊

國內 曾文生:夏月電價提前是趨勢

  • 發佈日期:2022-08-16
  • 資料來源: 聯合新聞網
  • 點閱次數:385

 聯合報/ 記者黃有容/台北報導

受極端氣候因素影響,台灣出現高溫的時間也越來越早,經濟部次長、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昨日受訪坦言,「台灣一定會走上夏月電價提前這條路」。他認為,夏月電價若提前實施,非夏月電價相對降低,用戶調整用電型態的動機也會更強。

曾文生表示,今年最高尖峰用電四○七○萬瓩仍然在七月下旬大暑前後出現,但是在極端氣候下,台灣可能在四月、機組都還沒歲修完成時就出現高溫。由於連年高溫提前來臨,台電在去年就評估過夏月電價是否提前,他認為這是未來趨勢,「台灣一定會走上這條路」。

事實上,去年電價審議會已同意台電提案高壓用戶夏月電價提前五月中實施,但仍待與用戶溝通完畢,因此直到今年也未上路,粗估約二點五萬戶受影響。至於全民都一起提前夏月電價的部分,僅止於評估,並未在審議委員會中提案。

目前夏月電價是六月一日實施,若夏月電價提前,經濟部和台電都表示並非「漲電價」,而是在全年平均電價不變基礎下提前實施夏月電價,非夏月電價相對就會降低。曾文生指出,電價價差變高,工商業高壓用戶在尖峰時間調整用電動機會更強,未來時間電價效果也會愈來愈強。

將尖峰與非尖峰電價差距拉大,不是只有台電這麼想,電力專家與學者也一致認為,若要讓上至用電大戶、下至一般民眾都能有充分動機「節電」或「改變用電習慣」,就一定要製造「誘因」,而節電與不節電的電費開銷差距越大,用戶才會想方設法節電,甚至民間的節能產品、企業的能源規畫人才需求,也都會擴大,進一步達到帶動新興產業的效果。因此,無論是夏月電價與非夏月電價的具體差距擴大、時間電價的時段費率差距增加、或是節能成效給予的電費折扣等,都可能更有效的帶動大小用戶進行節能。

依電價公式,夏月電價級距一二○度以下不調漲(每度為一點六三元),每月用電在一二一至三三○度漲百分之十三,三三一至五百度漲百分之廿二(每度三點五二元),五○一至七百度漲百分之廿二,七○一至一千度漲百分之廿三,一○○一度以上調漲百分之廿七(每度六點四一元),台電盼以價制量讓民眾節約用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