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內新聞資訊
國內 臺北市 - 環保局推動企業申請微型碳權專案 公私協力 加速住商深度減碳
-
- 發佈日期:2022-04-04
- 資料來源: 台北市政府環保局
- 點閱次數:1308
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布「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」,推動能源、產業、生活、社會四大轉型策略,其中將協助建構企業碳盤查能力、提升企業減碳能力,實現產業淨零轉型。臺北市為落實2050淨零排放目標,需要企業夥伴一同協力,因此推動轄內企業透過自願減碳取得碳權,提高減碳誘因,加速住商深度減碳。環保局日前廣邀企業代表舉辦「微型規模抵換專案」說明會,說明碳權申請流程規範,並分享實際案例,鼓勵企業盤點自身減碳潛力,執行減碳行動,在節能減碳的同時,申請獲取實質碳權的減碳績效。
環保局長劉銘龍表示,北市沒有大型工業或科學園區,但金融、服務業蓬勃發展,企業推動ESG和減碳的過程中,綠電取得困難,企業另一項作法就是創造並取得碳權,尤其是微型碳權,取得方式至關重要,這也是舉辦「微型規模抵換專案」說明會的目的。他也認為北市要邁向淨零排放,必須走向節電型的社會,而住商部門還有很多減碳空間,未來企業將可透過多元方式進行節能減碳,不僅成效可觀,還有取得碳權機會。
北市溫室氣體排放量約有7成屬於電力使用的間接排放,其中住商部門又占總排放量74%,因此攸關住商部門用電的空調及照明等設備汰換與效率提升,為北市減碳關鍵。此次說明會特別邀請金融業、百貨量販業、觀光飯店及大型商辦大樓,盼促使企業主動進行設備優化,藉由節電產生的減碳額度,申請為碳權,用於開發案的碳排增量抵換或企業宣告碳中和之用,亦能呼應國際ESG風潮,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形象。
會中特別邀請台北101大樓進行經驗分享與交流,臺北市在2020年輔導台北101大樓,汰換商辦大樓地下停車場照明設備為高效率LED燈具,推估每年減少51萬度用電量,10年共可減碳2,718公噸,不僅是全國住商部門申請微型規模抵換專案的首例,更在2021年經環保署核定通過184公噸的減量額度。
環保局表示,全球因應淨零排放目標,需要提出更具雄心的2030減碳目標和更強化的減碳行動,歐盟也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,自2023年將逐步實施,2026年將開始徵收碳關稅,臺北市為經貿活絡的國際城市,應盡早協助企業著手推動碳管理。環保署「微型規模抵換專案」適用對象為再生能源總裝置容量小於5,000瓩、節電量小於每年2,000萬度,或溫室氣體排放量總減量小於每年2萬公噸的減碳計畫規模,並且簡化碳權審查機制,尤其適合住商部門企業申請,逐步累積減碳量能。
環保局強調,臺北市為邁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,今年也會持續協助企業汰換大型用電設備,同時會輔導企業向環保署申請微型規模抵換專案取得碳權,共同為臺北市淨零未來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