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

國內新聞資訊

國內 碳費徵收 擬採累進機制

  • 發佈日期:2022-05-12
  • 資料來源: 經濟日報
  • 點閱次數:1089

經濟日報 記者翁至威/台北報導

 立法院六大委員會昨(11)日聯席審查《氣候變遷因應法》修正條文,對於企業碳焦慮,環保署長張子敬向中小企業喊話「免驚」,碳費徵收將先大後小,對大企業採用碳費、碳交易,但對小企業未必會用同樣工具。至於碳費費率,未來不排除納入遞增及累進機制。

氣候法昨日首度在立法院委員會審查,大陣仗由社福及衛環委員會等六大委員會聯席審查,朝野立委加上行政院版草案,共有多達20個版本。


    氣候法審查情形(詳如下述說明)
 

氣候法審查情形

項目

内容

審查情形

委員會已審查通過法案名稱、第1條立法目的,第2條、第3條保留,其餘條文12日續審

碳費規劃

先大後小,對大企業採炭費,對小企業末必用同樣工具

費率不排除採遞增累進機制

申請優惠費,需同時符合減碳投資、實質減碳「硬指標」

歷經立委詢答、宣讀提案,昨日共審查三條文,僅通過法案名稱從原本《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》(溫管法)改為《氣候變遷因應法》(氣候法),以及第1條立法目的,對於組織權責等關鍵條文皆保留,另外也尚未觸及碳費相關條文,預計今日續審,才會進入修法深水區。

昨日詢答過程中,多位立委關注碳費徵收及碳盤查、查驗量能不足問題。張子敬表示,中小企業不必太過擔憂,推動減碳一定會考慮量能,目前規劃碳費是先大後小,未來碳盤查及查驗也會建立分級管理,擴大查驗機構量能,接下來也會盡量安排與中小企業溝通。

他強調,碳費重點不是要收錢,而是以減碳為目的,初期碳費徵收對象,約有1.5億噸排碳。環保署徵收碳費會分階段,視未來實施狀況,手段可能有所不同,對大企業採用碳費、碳交易,但對於小企業未必用同樣工具。

對於未來碳費費率,張子敬昨日並未鬆口,他強調,必須非常細緻去評估包含產業、民生、減碳效率等各面向,未來會在子法中訂定,保留彈性。

許多立委也關注碳定價政策,世界各國多採碳稅,質疑環保署碳費機制「獨步全球」,要求財政部別再裝睡,應盡快推出碳稅改革。

張子敬回應,目前政策是碳費先行,並無所謂時間表,沒有既定何時碳費退場、何時碳稅接棒上場,而是要視執行情況能否達到減碳效果,再來滾動檢討。

財政部則表示,現行貨物稅已具能源稅或碳稅性質,由於碳稅、碳費同屬碳定價工具,不宜重複課徵,將持續關注歐盟CBAM(碳關稅)進展,並視碳費實施情形,配合行政院政策評估碳稅必要性及可行性,兼顧產業、民生及減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