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際節能資訊
國際 星巴克的50歲生日願望:2030年腰斬全球碳排放量|從近零到淨零
-
- 發佈日期:2021-04-13
- 資料來源: 天下雜誌
- 點閱次數:921
2018年,全球咖啡連鎖龍頭星巴克與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、永續顧問Quantis合作,首次測量星巴克全球供應鏈的碳排放。調查結果,乳製品竟然是罪魁禍首,占星巴克全球碳足跡的21%;讓鮮奶油發泡所產生的一氧化二氮,高居直接碳排的50%,總碳排的1%,是星巴克旗下私人飛機排放量的50倍;丟棄超過兩座帝國大廈重量的塑膠杯、吸管和其他廢棄物,則占總碳排的9%。
依據這份碳排總體檢,星巴克2021年3月正式宣布2030年將腰斬碳排放量、用水量和廢棄物量。
任務十分艱鉅,在消費端,星巴克平均每6小時就開一家新店,在全球82個國家擁有3.2萬家店;在生產端,它向遍布30國的40萬名咖啡農採購全球3%的咖啡。千絲萬縷,該從何下手?
星巴克運營的直接排放及用電所產生的間接排放都只有2%,卻是星巴克長期關注的重點。為了減少直接碳排,星巴克允諾2025年將蓋1萬家有美國綠建築協會LEED認證的「綠色商店」;為了減少用電碳排,星巴克透過虛擬電力購買協議、虛擬儲存協議等方式大量採購太陽能和風力發電,美加歐、中東、非洲有超過9,000家直營店全面採用再生能源。
但這一次,星巴克的減排目光不再侷限於冰山一角。該報告數據顯示,星巴克96%的碳排放來自價值鏈,「要確保增溫不超過1.5度C,減碳重點必須鎖定供應鏈,尤其是乳製品、咖啡、包裝和食品的採購。」報告直接點名碳排榜上的四大元兇。
尋找乳類替代品降低碳排放
乳製品首當其衝。「乳類替代品將是解決重點之一,」執行長強森(Kevin Johnson)接受美國《財富》雜誌採訪時指出。星巴克決定擴大菜單上的植物性選項。繼豆漿、椰奶、杏仁奶後,2021年又推出燕麥奶,作為牛奶的植物性替代選項。此外,與「不可能的食物」和「超越肉類」等科學素肉新創合作,在亞洲、美加、英國等市場推出素肉餐點。
強森表示,星巴克正在測試用植物奶調出新飲品,同時也在尋求不會產生一氧化二氮的鮮奶油發泡方式,並希望透過採購來刺激產量,進一步降低植物奶的成本。
僅次於乳製品,咖啡佔星巴克總碳排量的11%。「改變土地使用方式(22%)和咖啡種植(37%)是整個咖啡價值鏈最大的碳排來源,」報告分析。若非星巴克幾乎所有的咖啡生豆都是依據「咖啡和種植者公平規範」(C.A.F.E.)採購的,碳排還要再翻一倍。「實施咖啡和種植者公平規範不僅提高了每公頃的產量,零森林砍伐的政策更讓星巴克減少50%的咖啡碳足跡,相當於削減10%的總碳排量。」報告分析。
實踐綠咖啡的三大策略
那剩下的11%怎麼減?2021年3月的股東大會上,星巴克宣布將在2030年實現碳中和綠色咖啡,減少原產地種植咖啡的碳排放。星巴克打算三管齊下:
- 提供咖啡農更精密的農具:透過星巴克農民支援中心和土壤掃描App,幫助農民瞭解土壤需要或不需要「補」什麼,以改善土壤健康和提升產量。最新進度是2020年已收集到超過11,500個土壤和樹葉樣本,分析土壤健康。
- 推廣和分發耐氣候變遷的咖啡樹種:支持開源農法,與農民共享研究成果、種子和幼苗,特別是耐氣候變遷、抗葉銹病的咖啡樹種,能在同樣面積上種植更多咖啡樹,從而減排。2020年,已在瓜地馬拉、墨西哥、秘魯、盧安達和肯亞的9萬多個咖啡農場展開測試,現在計畫將擴展到哥倫比亞的百戶小農。未來5年,這些小農將獲得為他們量身打造的農業與商業培訓,學習咖啡豆和土地管理,新的減碳設備和設施,還有耐氣候變遷的咖啡樹苗。
- 碳補償:減不掉的碳,星巴克將資助NGO保護國際(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)在咖啡生產國進行森林保護和復育,首站選定哥倫比亞和秘魯。
永續紙杯的射月計畫
廢棄物是第三大碳排元兇。2018年星巴克丟棄了86.8萬噸垃圾,重逾兩棟帝國大廈,55%的廢棄物來自實體店,其中包裝佔了85%,每年丟棄6,000億個紙杯和塑膠杯。「一次性杯子是我們的首要任務之一。你可以說一次性杯子是星巴克的聖杯。」永續長科博理(Michael Kobori)在一場對談上說。
要減少一次性杯子,星巴克長期以來的作法是用折扣利誘,但成效不佳。根據《財富》雜誌報導,儘管提供杯子折扣,又對紙杯收費,在英國自備杯的顧客僅5%,遠低於星巴克2008年設定的目標:25%。
山不轉,路轉,星巴克決定改造杯子。2018年,星巴克發起「新一代紙杯挑戰賽」,開出1,000萬美元(約3億台幣),重金懸賞在全世界都可以回收和堆肥的終極紙杯,堪稱永續紙杯的射月計劃。麥當勞、可口可樂、百勝(肯德基母公司)、溫蒂漢堡、雀巢等餐飲業各大山頭聞訊紛紛高調上船,組成聯盟。
改造杯子之外,也嘗試改造杯子系統。2019年,星巴克與環境組織Hubbub合作在倫敦蓋特威克機場測試了可重複使用的杯子系統,在一個月內回收並重複使用7,000個咖啡杯。無論如何,星巴克仍在尋覓它的零碳聖杯。
努力為剩食找出路
剩食是第四大碳排元兇,占星巴克全球碳足跡的7%。一年光是倒掉的牛奶就有14萬噸,占剩食的36%。星巴克正在努力為剩食找出路。截至2020年底,美國星巴克已捐贈2,500萬份未售出的餐點給全美最大的食物銀行聯盟—賑濟美國(Feeding America)。「我們也投資一些我們認為可行的長期策略,如行動食物銀行能收集食物,並送到真正需要它的人手上。」科博理說。至於供應鏈產生的剩食,星巴克是「農場驅動策略聯盟」(Farm Powered Strategic Alliance)的創立成員之一,目的是將供應鏈所產生的食物廢棄物轉化為再生能源和低碳肥料。
2030年碳排減半,這是星巴克50歲生日所許下的承諾,未來9年將展開尋找答案的漫長旅途。「這不會是一條筆直的旅途……我們將有所斬獲,也將(在失敗中)嘗試其他可行的辦法,沒有特效藥。」強森(Kevin Johnson)最後告訴美國《財富》雜誌。